English

“诗”的兴盛与“剧”的无奈

2000-04-21 来源:生活时报 杨少蕾 我有话说

舞蹈诗的兴盛是近些年舞坛的突出现象。舞蹈诗的形态是舞剧的对应物,“舞蹈诗”这个新创的词汇,是针对“舞剧”而言的。舞蹈诗不是舞剧,却又有点“像”舞剧,只好就取个别名“舞蹈诗”。

本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的出现不是什么坏事,但现在舞蹈界的形势是舞蹈诗有大行其道之势,而舞剧却渐遭冷落,原因就是没有诗意。其实高明的舞剧创作者把诗意铺展在舞台上的例子数不胜数。譬如,虽属戏剧性结构的“阿诗玛”、“边城”都充满着诗意,俄罗斯的“斯巴达克”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可谓史诗。还有“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和“奥涅金”两个舞剧是普希金的诗。舞剧是综合性艺术,是需要具有相当艺术功力的。一剧的主导创作者编导的要求颇高。舞剧编导需要具备综合素养,如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以及其它各种艺术门类的知识,还要懂得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以这些素养为基础,舞剧编导还必须熟谙舞剧创作规律,并在舞剧创作中显示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结构能力——用舞蹈思维来结构戏剧的能力;塑造能力——调动戏剧因素制造环境气氛以使人物成长和性格突现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能力,把握戏剧走向与节奏的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舞剧编导,需要具备舞蹈的表述和展示能力,即发挥舞蹈的审美特征,通过演员把戏剧结构、人物形象展现在舞台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也许正是有了这个致命伤,在舞蹈诗大行其道后,舞剧遭到了冷落。用舞蹈作叙事,表达戏剧内容,谓之舞剧,它的缺陷是一味地追求“剧”的效果,缠在叙事上,丢掉了舞蹈的灵性,丢掉了这门艺术的根本。应运而生的舞蹈诗便是重新认识舞剧和改变舞剧原有面貌的一个幸运儿,也可以说是舞剧的变种。

毋庸讳言,舞蹈诗的出现对舞剧发展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积极的一面是丰富了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使舞剧可能以更浪漫、更自由、更宽松的形态展现;一个主题,一种意念,一股情绪都可以用较大的篇幅反复吟诵,使之强化,产生震撼。但是,舞蹈诗同舞剧的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通过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典型形象,因而舞剧从此而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是舞蹈诗所不能比的。同舞剧相对照,可以说舞蹈诗最大的弱点是不能把它所塑造的形象放到戏剧冲突的漩涡中加以考验,并使鲜明的性格跃然于舞台。因此舞蹈诗虽然兴盛,但舞剧创作不应也不能被舞蹈诗所替代。

我们不能回避传统舞剧的缺陷,也不能就此说舞剧趋于消亡了,正如不能把孩子连同脏水一同泼出去一样。近几十年国内外有无数成功例证证明了,传统舞剧的缺陷应该克服,而且能够克服。同时舞剧必须走诗化的道路,舞剧更要贴近音乐和体现音乐性,舞剧也必须删除哑剧手势,摆脱过于直白浅露的说教。无论从舞蹈艺术的繁荣还是从时代要求出发,我们都应该重视舞剧创作,再难也要坚持对于舞蹈艺术的创作热情,有责任心的舞蹈工作者应该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舞剧创作越来越少,以至这种艺术形式在我们这一代成为稀有品种,愿舞蹈诗兴盛,更愿舞剧繁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